作為金磚四國之一,印度基礎設施建設與其蓬勃發展的經濟很不相稱,其基礎設施完善度排名甚至落后于飽受戰爭破壞的西非科特迪瓦。印度目前正計劃設立一個金額達5000億盧比(110億美元)的債券基金,用于建設港口、道路和橋梁等基礎設施,以促進經濟增長。
印度總理的首席經濟顧問蒙特克•辛格•阿盧瓦利亞(Montek Singh Ahluwalia)在新德里接受采訪時表示:“基本的基金方案已經設計完備,基金將向金融機構提供再融資通借款機構。我們正與世界銀行和其他多變機構進行洽商。”
從2012年開始的五年內,印度計劃投入1萬億美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,這是以前制定的目標的兩倍。印度希望藉此縮小與中國之間的差距。本次計劃設立的基金是印度政府從海外募集資金的最新嘗試,2007年時印度曾與花旗集團和黑石集團合作,計劃設立一個50億美元的基金,從海外募集資金,不過后來擱置了這一計劃。
印度研究機構ICICI Securities Primary Dealership的首席經濟學家Prasanna Ananthasubramaniam稱,該基金是“好的開端,但并不足夠”。他說:“一個基金并不能抵御基礎設施項目所有的風險。”
根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在印度的一份報告,印度在2009年支出GDP的6.5%用于基礎設施建設,而中國該比例為11%。印度總理辛格此前曾制定目標希望經濟增長達到10%以幫助該國8.28億每天支出少于2美元的人口脫離貧困,但是如果基礎設施的投資不能增加的話,該目標的實現將會受阻。
全國計劃委員會(Planning Commission)副主席阿魯瓦利亞(Ahluwalia)在3月的報告中表示,在2012年和2017年期間,印度可能需要高達1萬億美元的投資。
3i集團(3i Group Plc)等國際基金已經投資于印度的港口和發電廠。澳大利亞最大的投資銀行麥格理集團有限公司(Macquarie Group Ltd.)和印度最大的銀行印度國家銀行(State Bank of India)去年表示,已融資10億美元用于南亞國家基礎設施建設。
2008年5月,總部設在紐約的花旗集團表示,已籌集到5億元興建港口、道路和公共設施。2007年2月財政部宣布與花旗集團和黑石集團共同設立5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基金。
財政部長普拉納布•慕克吉(Pranab Mukherjee)2月推出了稅務優惠政策,鼓勵個人和企業投資基礎設施。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指數(World Economic Forum’s 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)的排名,該國的基礎設施在133個國家中位列第89位。
根據麥肯錫公司上個月發布的報告,印度每年人均城市發展支出為17美元,只是中國的15%。印度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有68個,13個城市的人口超過400萬,6個城市的人口超千萬,其中至少有兩個城市2030年將位列全球5大城市。(來源:網易財經 )